标杆管理起源于,进行标杆管理最好采取什么的组织结构( 五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并不为一般人所知 , 但它在业界却非同小可:集装箱产销量连续6年居世界第一 , 年销售额达90亿元 , 占全球38%的市场份额;2001年中报每股盈利0.996元 , 为当时全国股市之最 。
就是这样一个大公司 , 却没有高档写字楼 , 更不必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了 。它的办公面积还不到2000平方米;总部的工作人员连打字员都算上 , 也不超过120人!10多年来 , 他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 。但总裁麦伯良却认为:公司空间虽小 , 但市场压力却很大;中集集团就靠市场压力的刺激 , 才成为世界第一 。
“从1996年起就是世界第一 。我认为物美价廉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质量上能够达到世界级水平;而且这个水平得到你的客户、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并且这个水平的价格比别人便宜相当的幅度 。”
集装箱制造业主要依赖于国际海运市场 , 国际化程度相当高 , 大型国际海运公司办事情都有一套国际通行规则 。中集集团从成立那天起 , 下的就是“国际象棋” 。
年销售额为90亿元的大公司 , 市场部只有10名工作人员 。
他们上班的第一件事 , 就是回复国际客户发来的电子邮件 。国际海运行业集中度比较高 , 中集公司在全球也就100多名客户 , 销售中出现任何问题 , 市场部人员必须在24小时之内为客户解决好 。因此 , 公司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没有设立销售公司或代办处 , 而是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和亲临现场的办法 , 流动在国家大型海运公司之间 。这既保证了与客户的密切接触 , 也节省了巨额销售费用 。
在中集集团 , 无论是总裁 , 还是销售经理 , 或是普通员工 , 都认为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是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两大法宝 。深圳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学斌说:“我们觉得要减少7种浪费 , 就是过多的生产、库存、动作、等待、返工、运输等 , 有许多诸如此类的浪费在企业膨胀 。比如我们产生有增值劳动的动作 , 在一个工厂里有多少?在一个人身上有多少?他的工作可能大量在做等待、准备的过程 , 在这种过程中你如果能提高效率的话 , 生产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
一个集装箱的生产要经过200个流程 , 工人需要几千个动作;每个动作公司都经过精确计算 , 给予最具效率的安排 。如在机床上焊接一块钢板 , 公司规定工人必须先焊接钢板的左边 , 然后再焊接其他部位 。精密的生产设计流程 , 使集装箱的质量在上升 , 成本在下降 。深圳这样的一家集装箱企业以前一年只能生产1000多个集装箱 , 现在这样的产量一天就能完成 。
尽管国际集装箱价格从80年代的3000美元一个下降到现在的1300美元左右 , 但中集集团仍有相当的利润空间 , 每个工人每年所创造的产值都超过80万元 , 从而有效地弥补了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损失 。过去一度是世界集装箱制造第一的韩国 , 在中集集团的巨大压力下 , 正在淡出这个行业 。
格兰仕:比较优势
中国入世了 , 一些人惊呼“狼来了” , 大度的人喊出“与狼共舞”;而格兰仕并没有大惊小怪 , 因为它自己就是国际市场的一匹“狼”!
在格兰仕新建的空调生产车间 , 同时开工两条生产线 , 一条是格兰仕自己的品牌 , 一条是为家乐福生产的洋品牌 。仅今年1月 , 格兰仕就出口法国空调10万多台!
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俞尧昌说:“我们是八国联军搞空调 , 就是把它们生产线整合过来 , 利用我们整合的过程站在巨人肩上去发展 。”
这老总所说的“整合” , 就是沿袭格兰仕生产微波炉的模式 , 按国际惯例称为OEM 。OEM一般是指将本国的设备、原料、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与国际的品牌糅和到一起 , 再将成品卖给商标的提供者 ,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贴牌生产 。
格兰仕的前身是一家生产羽绒制品的企业 。1993年起生产微波炉1万台 , 1996年利用OEM形式把许多海外知名厂商的先进生产线搬到了国内 , 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目前的年销售量达到1200万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