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吴的由来( 七 )


《魏略》、《晋书》、《梁书》、《北史》、《路史》等史料记载,汉、魏至隋唐时,日本倭王曾多次派遣使者朝拜中华王朝,并郑重表明:日本王室是吴太伯的后裔 。[3]
百家姓中 ‘吴’姓怎么由来的 ?吴姓起源
关于“吴”字:
“吴”字,它的原始意义表示一个人在奔跑时一边高声喊叫,一边回头反顾,寓意着原始狩猪者的召唤 。吴字的原始象形:奔跑、回头、高声喊叫 。“吴”是一个会意字,由“矢”和“口”两个构件组成 。大约到东汉以后,汉字规范化 。“矢”部已开始改成“天” 。东汉时期有一个学者叫吴平,他和袁康写了一部著名的书叫《越绝书》,他在书的末篇中用拆字的方法,隐语式地道出了自己的姓名 。书中说:“文属辞定,自于邦贤 。邦贤以口为姓,丞之以天;楚相屈原,与之同名 。”今天的吴姓人在向初见面的人介绍自己的姓时,往往也都说姓吴――“口天吴”从吴字的两个构件看,“口”表示呼喊,喊叫,“矢”像一个人在奔跑时不时地回头反顾 。两个构件结合组成“吴”,它的原始意义就是表示一个人在奔跑时一边高声喊叫,一边回头反顾 。这种情形对于当代的我们应该并不陌生,在原始壁画中甚至是一种世界性的主题,因为它描绘的其实就是一幅人类童年时代狩猎生活的图画 。当狩猎者发现大野兽时,一边奔跑,一边呼喊,一边不时回头看 。这种大喊大叫的动作就叫吴,这种人就叫吴人 。原始人类狩猎时常身披虎皮,这从当代非洲原始部落的狩猎生活和原始舞蹈中仍能看到,在《水浒》武松打虎那一回中我们也曾看到过这种身披虎皮的狩猎者 。所以,古代“吴”字又常加“虍”首,作“虞”,吴人又因此叫虞人 。先秦文献中常有虞人,是指专门掌管田猎的官吏 。
从读音上看,吴字的读音与“呜”、“哇”、“喔”、“喂”等象声词相近,它极可能就是原始人狩猎时喊叫的声音 。“吴”字除了会意外,还是一个表声的文字 。“吴”字作为语言的符号,虽然可与“虞”、“(虎-几+鱼-攵)”、“(吾攵)”等字通假,但作为人们血缘出身标志即姓氏的“吴”,却从来不与“(虎-几+鱼-攵)”、“(虎-几+鱼-攵)”等混用;西周以上,“吴”“虞”不分 。自秦汉以后,“吴”、“虞”二姓始已区分清楚,除极个别的如《隋书》中“吴卓”也写作“虞绰”外,唐宋以来至今,“吴”、“虞”二字作为姓氏则更加泾渭分明 。
吴人
“天吴”这种人面虎身的怪兽作为吴人的图腾兼始祖神,与吴人的狩猎生活密切相关
《山海经》中的《海外东经》记载说:“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大荒东经》中也有近似的记载 。据书中描绘,这是一个有八个头、八只腿、八条尾巴、人的面孔、虎的身子的庞然大怪兽 。我们从上面转录自古本《山海经》的插图可一睹其神秘、怪异的风采 。
这个半人半兽的怪物,就是古老的原始狩猎氏族――吴人的图腾兼始祖神 。“天”的意思就是“大”,“天吴”,就是伟大的吴 。
“天吴”人面虎身,这与吴人的狩猎生活密切相关 。吴人以狩猎为生,而“虎为百兽之王”,因此,吴人崇拜一种似虎的动物,这种古动物可能在先秦时变得稀少而绝迹了,吴人便是以虞为图腾,“天吴”的原型即是虞 。在前面的吴字解字中,我们曾指出,猎人常身披虎皮作为一种狩猎时伪装和欢庆收获猎物时的摸拟动物动作的舞蹈装扮 。所以,像吴常加“产”作“虞”一样,“天吴”不但形象似虎,它的名称在《南山经》和《大荒西经》中又称作“天虞” 。
“驺虞”的特点是跑得极快,这与“吴”字下从“矢”密切相关,也与吴人狩猎生活的善于奔跑的特点相同 。但“天吴”又是人的面孔 。
吴人属于炎黄族系,最初居住在今山西、陕西一带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吴人在这一带留下了许多以“吴”或“虞”命名的地名,如吴山、虞山、虞城等 。大约在炎黄之世,随着炎帝族系和黄帝部族的向东扩展,吴人也被迫大规模东迁,到尧舜之世,吴人已有许多支系都迁徙到东南海滨长江三角洲一带 。原来保佑子孙狩猎时多有......>>
吴姓的来源 。五种由来
1、上古时已有吴姓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 。
3、出自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氏 。
5、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吴姓 。
关于吴姓的来源 简单一些吴姓是当今中国大陆第九大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六 。根据中国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吴姓也是第十大姓 。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吴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关于吴姓的来源主要有四种:以诸侯国号为氏,出自姬姓,乃黄帝轩辕氏直系后裔 。商末时,黄帝的十二世孙古公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 。周太王生有泰伯、仲雍与季历三个儿子 。季历之子昌聪明早慧,周太王想传位于昌,泰伯就与仲雍逃到江南,建立勾吴古国 。周灭商后,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 。传至寿梦时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如阖闾、夫差等吴国国君,但仍属姬姓,越础吴后,其后代随国而姓;另一支则奉季札为开氏始祖,后裔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氏的绝大部分 。在上古的时候,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为虞字发音同吴,所以舜后有吴姓 。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 。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或者名字汉译后所产生 。如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