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说话样子的成语( 四 )


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 。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
薄唇轻言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出言不逊 逊:谦让,有礼貌 。
说话粗暴无礼 。出言有章 说话有条理 。
唇干口燥 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唇焦舌敝 焦:干;敝:破 。
嘴唇干,舌头破 。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
词不逮理 词:言语,词句 。逮:到;及 。
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喋喋不休 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 。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东拉西扯 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 。
指说话条理斋乱,没有中心 。对牛弹琴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 。
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附耳低言 附:贴近 。
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 。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
拐弯抹角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
疾言厉色 疾:急速 。说话急躁,脸色严厉 。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结结巴巴 形容说话不流利 。
也比喻凑合,勉强 。口出不逊 逊:谦逊 。
说话极不谦虚 。形容狂妄自大 。
侃侃而谈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口吐珠玑 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 。
形容说话有文采 。口齿伶俐 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 。
谈吐麻利,应付自如 。形容口才好 。
夸夸其谈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口出大言 说大话 。
形容说话狂妄 。慢条斯理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 。
4描写说话的四字词语笨嘴笨舌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不声不吭 吭:出声不说话,不出声 不言不语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不声不响 不说话,不出声 侈侈不休 说话没完没了;唠叨 低声细语 形容小声说话 急不择言 急得来不及选择词语,形容说话十分急迫或紧张 娇声娇气 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 添油加醋 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事或说话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 缄口不言 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唠唠叨叨 说话啰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理直气壮 直:正确、合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就盛 灵牙利齿 比喻善于说话的人 喃喃自语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能言善辩 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薄唇轻言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出言不逊 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出言有章 说话有条理唇干口燥 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唇焦舌敝 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词不逮理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喋喋不休 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
5表示“说话”的四字词语有哪些喃喃细语、呢喃细语、轻言细语、口轻舌薄、强嘴拗舌 。
1、喃喃细语
发音:nán nán xì yǔ
释义:形容小声说话 。
出处:《北史·隋·房陵王勇传》:“乃向西北奋飞,喃喃细语 。”
2、呢喃细语
发音:ní nán xì yǔ
释义:形容小声说话 。
出处:《北史·隋·房陵王勇传》:“乃向西北奋飞,喃喃细语 。”
3、滔滔不绝
发音:tāo tāo bù jué
释义:滔滔:形容流水不断 。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
出处: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
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
4、口轻舌薄
发音:kǒu qīng shé bó
释义:形容说话刻薄尖酸 。
出处:《天雨花》第25回:“小小年纪无厚道,口轻舌薄诮谁人?”
5、强嘴拗舌
发音:jiàng zuǐ niù shé
释义:说话倔强的样子 。
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一:“谢庆元倒了威了,但还是强嘴拗舌:‘我家里的事,
要你们管吗?’”
6描写语言的四字成语有辨若悬河 辨,通“辩” 。犹言口若悬河 。
出处: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吾见一人焉,辨若悬河,藻若春工;含吐邹枚,方驾陆谢 。”
不堪言状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二回:“做官的未必都是那一班人,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几时,官场上面的举动,竟有不堪言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