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佛狸的正确发音 佛狸祠下的读音( 二 )


很多字 , 都有不同的读音 , 古音如果不明确的 , 不如读今音 。因为今音即普通话 。孔子也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用现时的普通话来教学 , 是最合适的 。
“佛狸”的“佛” , 《辞源》没有提到读bì , 估计是出于谨慎 , 人教版教材没有定论 , 也是出于谨慎 , 倾向于用普通话来读 。
所以 , 综上所述 , 按现代汉语的说法 , 似乎“佛狸”读 “fó lí”是最佳读法 , 最符合北魏当时修祠时的原意 。当然了 , 如果这个老师一定要读成“bì lí”也不应当为错 。谁让官方没有定论呢?
现代汉语里 , “佛”常见读法有两种 , 一个是fó , 另一种是fú , 如果说通假的话 , 是不是可能通假为“狐狸” , 因为很多地方方言(保留古音)说狐狸为fú lí 。这个说法也是有根据的 。佛做bì通假只出现在一个地方 , 就是《诗经?周颂?敬之》:“佛时仔肩 , 示我显德行” , 这里 , 佛意思为“弼” , 为辅佐的意思 , 胡三省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学究 , 多半从这里认为读“弼” 。但“佛”其实还有一个读音 , 那就是读“bó”(奥窔之间 , 簟席之上 , 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 , 佛然平世之俗起焉 。——《荀子·非十二子》) , 是不是更接近于“b?ri”的音译原意呢?
北魏时建祠 , 不太可能用拓跋焘的小名 , 多半建祠的时候为“太武帝庙”这样的名称 , 佛狸祠更可能是宋时民间对其的俗称 , 或是蔑称 , 通“狐狸” 。
狐狸 , 常见于荒郊野外 , 或破落无人庙祠之中 。古人生产生活之余 , 经常会有祭祀鬼神的活动 , 所以有庙之处 , 必有“神鸦社鼓” , 普通百姓并不会管庙里供的是谁 , 反正有神就拜 , 就祈求平安和风调雨顺 。
我们再看原诗的意境 , 作者一片感慨 , 金兵南下43年 , 烽烟四起 , 但佛狸祠下 , 老百姓还无知无觉 , 在那里祭拜拓跋焘 , 这拓跋焘其实在南北朝的时候 , 是南方的入境者呀!
作者不止一次地用“佛狸”影射过完颜亮 。在《水调歌头》中:“落日塞尘起 , 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 , 列舰耸层楼 , 谁道投鞭飞渡 , 忆昔鸣髇血污 , 风雨佛狸愁 。”所以 , 作者的原意 , 多半把佛狸看成是狐狸 , 有蔑称的意思 。
“佛”在古时 , 读“fú” , 多于读fó 。所以 , 作为鲜卑语的音译 , 在本诗里 , “佛狸”最佳读法为“fú lí” , 读成“bì lí”或“bó lí”亦可 , 其实不用太在乎古音的变化 , 历经世代更替 , 变化较多 。